学术成果

首页  >科学研究  >学术成果

开门红! 我校第一单位发表首篇Nature子刊
近日,我校微纳团队在Nature子刊《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了题为“Dual-role ion dynamics in ferroionicCuInP2S6: revealing the transition from ferroelectric to ionic switching mechanisms”的研究论文。值得一提的是,这是我校作为第一单位首次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学术论文。近年来,随着神经形态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忆阻器件的需求日益增长。二维铁电材料因其极化特性可调和超薄原子结构,成为这...
2025-01-01
阅读全文
Advanced Materials|新能源学院在有机光电探测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短波红外光,其波长超过1.0 μm,在遥感、夜视、健康监测、人工智能、生物成像和光学通信等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有机半导体材料,凭借其可调的化学结构与光电性能、卓越的吸收系数、出色的机械柔韧性,以及可溶液加工的优势,近年来成为了研究热点。基于此,有机光电探测器(OPD),作为有机半导体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吸引了国内外众多研究人员的密切关注与深入研究。然而,尽管OPD展现出巨大潜力,但如何在短波红外光谱...
2024-11-27
阅读全文
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丨高性能汽车动力电池包应用安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高性能汽车动力电池包应用安全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是陈晓平教授领衔的新能源汽车碰撞安全与轻量化研究团队,联合吉利汽车研究院、威睿电动汽车、中国汽研等单位,面向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产业重大需求,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交流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宁波市重点研发项目、吉利委托课题等项目长期支持下,连续开展了7年多的研究工作。项目设计了机械载荷条件下的多尺度电池安全测试新方法,研究了基...
2024-11-25
阅读全文
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丨《漫话国宝》系列科普图书
《漫话国宝》是一套立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华灿烂悠久文明的少儿历史文化普及读物。以优秀文物遗珍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时代价值。首创“国宝访谈”形式,设计“趣味插画+国宝知识+历史故事+拓展延伸+互动游戏”模块,通过拟人、夸张的造型语言对传统文物进行年轻、现代、可视化的艺术转化,并通过数字化课程、衍生文创等进行多次传播。已加印7次,重版2次,发行量超100万...
2024-11-25
阅读全文
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丨全介孔纳米纤维普适性制备原理和方法 及其高效光催化产氢策略
该项目面向国家“双碳”战略和浙江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需求,我校微纳材料与器件团队围绕太阳能光解水产氢关键科学问题,聚焦光催化剂研发中的材料制备与物性强化难题,开展了系统性的原创研究:提出了全介孔纳米纤维的普适性制备原创方法和新思想,发现了全介孔纳米纤维结构精细调控原理,建立了光解水产氢特性协同强化策略。相关研究开辟了全介孔纳米纤维创制新途径,发展了全介孔纳米纤维光催化理论,实现了性能国际领...
2024-11-25
阅读全文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新能源学院:聚两性电解质水凝胶溶胀-再溶胀-去溶胀的静电/渗透压协同机制,及其程序化变形
生物体能够随捕食、避险等生命活动或环境改变而灵活变化形状。近30年间,人们发展出双层、梯度、取向、宏观组装等策略,设计了众多不对称刺激响应性水凝胶,模仿自然界生物的复杂精妙变形,理解变形机制。这些水凝胶的不同部位或方向在pH、电、光、磁场、温度、湿度、流体压力等刺激下产生显著的溶胀程度或力学性质差异,形成内应力,驱动整体折叠、弯曲、扭转、隆起、起皱。然而,这些非均相构筑结构是在材料制备过程中产生的...
2024-11-18
阅读全文
Nano Energy|新能源学院在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作为一种兼具高容量和高倍率性能的NASICON材料,Na4Fe3(PO4)2P2O7(NFPP)阴极材料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在合成过程中形成电化学惰性的Maricite-NaFePO4限制了NFPP的性能发挥,因此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侧重于借助过渡金属离子掺杂来限制NFP的形成。然而目前对掺杂抑制NFP形成的机理研究较少并且由于掺杂离子本身不具有电化学活性,在低倍率下相比于未改性前会损失部分容量。同时,聚阴离子材料本身的低电导能力进一步限制了...
2024-11-13
阅读全文
AFM: 单原子Co提升BiOCl单晶纳米片CO2光还原效率
团队研究人员利用水热法和N2还原法将Co原子引入超薄BiOCl纳米片中构建了单原子催化剂以提高光催化CO2还原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水热法在PVP的辅助下制备出单晶BiOCl超薄纳米片,暴露面为(001)晶面,Co原子与(001)晶面中的O原子配位,改变了BiOCl的电子分布状态以及能带结构,提高了CO2的吸附,同时CO2在(001)晶面上形成稳定的Bi-O-C(=O)-Co-O结构单元,降低了反应中间体的活化能以及质子化过程的还原阻力。在300W氙灯照射且不添加任何牺牲剂和助催化剂条件下,Co-BiOCl的CO生成速率为183.9 µmol g-1 h-1,与原始BiOCl相比,该速率提高了约13倍,超过了迄今报道的大多数Bi基光催化剂。该工作为先进CO2还原光催化剂研发,提供了一定的见解。
2024-11-07
阅读全文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新能源学院在锂硫电池隔膜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我校新能源学院储能实验室联合德国亥姆霍兹柏林中心、三峡大学、安徽工业大学等单位近日在锂硫电池隔膜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Safe, Facile, and Straightforward Fabrication of Poly(N-vinyl imidazole)/Polyacrylonitrile Nanofiber Modified Separator as Efficient Polysulfide Barrier Toward Durable Lithium–Sulfur Batteries”发表在材料科学领域的Top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该研究团队开发...
2024-11-05
阅读全文
Advanced Materials|新能源学院:B位共掺杂结合添加剂钝化策略制备效率>17%的锡铅混合纯无机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宁波工程学院新能源学院张为海副研究员联合南方科技大学、暨南大学在无机少铅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最新研究成果“B-Site Co-Doping Coupled with Additive Passivation Pushes the Efficiency of Pb–Sn Mixed Inorganic Perovskite Solar Cells to Over 17%”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Adv. Mater.》。该研究开发了B位共掺杂策略,对锡铅混合纯无机钙钛矿的结构容忍因子进行了调控,以构筑结构稳定的纯无机钙钛矿。利...
2024-10-21
阅读全文
共29条 首页上页123下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