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微纳研究院团队在《Carbon Energy》上发表了题为“Crystal‐Interface‐Mediated Self‐Assembly of ZnIn2S4/CdS S‐scheme Heterojunctions Toward Efficient Photocatalytic Hydrogen Production”的研究论文。论文DOI:https://doi.org/10.1002/cey2.707。
研究背景:
随着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开发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技术成为当务之急。光催化水分解制氢作为一种绿色能源解决方案,因其直接利用太阳能驱动水分解产生氢气而备受关注。然而,光催化效率低和稳定性差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其实际应用。在众多光催化剂中,二维结构的金属硫化物(如ZnIn2S4)因其优异的可见光响应性和合适的能带结构,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然而,其光生载流子快速复合的问题限制了其催化性能。通过构建异质结结构(如S型异质结)可以有效促进电荷分离,但如何实现原子级界面接触和高效电荷转移仍是当前研究的难点。
成果简介:
本研究通过声化学方法在室温常压下成功构建了ZnIn2S4/CdS S型异质结光催化剂。该异质结通过ZnIn2S4的(007)晶面与CdS的(101)晶面紧密匹配(晶格失配率低于5%),形成了高效的界面电荷转移通道。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ZnIn2S4/CdS-0.6催化剂在可见光(λ > 400 nm)照射下表现出较好的光催化产氢性能,产氢速率高达5678.2 μmol h-1g-1,分别是纯ZnIn2S4NSs和CdS NPs的10倍和4.6倍,且稳定性优异,在长达60小时的连续测试中未出现性能衰减。此外,该催化剂在400 nm光照射下的内量子效率达到6.1%。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表征,研究揭示了异质结界面处内建电场和功函数差异驱动的S型电荷转移机制,有效抑制了载流子复合并减轻了ZnIn2S4的光腐蚀。这项工作为设计高效、稳定的光催化剂提供了新思路。
图文解析:

图1.异质结的界面结构与元素分布
通过HRTEM和元素映射分析了ZnIn2S4/CdS-0.6异质结的界面原子排列和元素分布。结果显示,CdS NPs均匀分布在ZnIn2S4NSs表面,Zn、In、Cd和S元素分布均匀,证实了异质结的成功构建。理论计算模拟的界面原子结构进一步验证了CdS (101)与ZnIn2S4(007)晶面的高兼容性。

图2.光催化产氢性能与稳定性
在可见光照射(λ > 400 nm)下,ZnIn2S4/CdS-0.6的产氢速率达到5678.2 μmol h-1g-1,分别是纯ZnIn2S4NSs和CdS NPs的10倍和4.6倍。稳定性测试表明,异质结在60小时内保持高效产氢活性,且循环测试后形貌和化学状态未发生明显变化,显示出优异的稳定性。

图3电子结构与能带排列
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异质结的界面电子结构。CdS的功函数(5.13 eV)高于ZnIn2S4(3.85 eV),导致电子从ZnIn2S4向CdS转移,形成由ZnIn2S4指向CdS的内建电场。光照下,电荷在界面处的定向转移形成了S型异质结,显著提升了光催化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