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 记慈溪创帆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 潘立峰
“机会”是在采访中他反复提到的一个词,可能是因为错过了太多的机遇,才会让他对机会看得比谁都重。他说:“即使错过了,未来还是会有机会等着你。所有的历程都是一种积累。”
潘立峰,我校1997届外贸英语专业的毕业生,现任慈溪创帆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宁波陆风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股东。

大学那些事儿
“那是步入大学后班主任第一次组织的班级集体活动。”当谈到大学时代令他记忆犹新的事情时,潘立峰马上想到了那一年的秋游活动。当时由于条件的限制,班里很少组织集体活动,而那一次是班级的第一次集体活动,所以全班同学都感到十分激动和兴奋,潘立峰也不例外。“那一次是去鄞州区的太白湖,我觉得这样的活动很有趣,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
聊到大学生活,自然离不开对我们谆谆教诲的老师们。当时被班级同学誉为
“女神”的王菲老师是潘立峰最难以忘怀的一位教授英语口语的老师,“王老师不仅人美,讲课还风趣幽默,上她的课永远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而且王老师很有亲和力”。另一位对潘立峰产生很大影响的是教授英语精读的方老师,方老师给他的印象是文质彬彬的教书人的模样,他上课总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
每一个阶段总是会留下一些遗憾,在大学时期没有担任过班级和社团的一些职位可能是他最大的遗憾。用潘立峰的话说,大学时期他是默默无闻的那一种,当时的他比较懵懂,对于很多事情都不感兴趣,于是很少参与学校活动。但英语角是他常常光顾的地方,“那个时候一周有两次,去英语角和大家一起锻炼英语口语这样的活动,这个对于我们英语专业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我每次都不会缺席”。和大多数男生一样,潘立峰大学时期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篮球,平时也喜欢和朋友一起外出游玩。
他选择外贸英语这一专业主要是由于当时的时代潮流,外贸英语这个专业在
当时是特别热门的,所以他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这一专业。大学专业的选择对于未来的职业规划有很大的影响,“外贸英语这个专业对于我未来的创业起到一个导向性的作用,我创业的方向和内容一直是围绕外贸专业这一块的。”他认真地回答道。
工作的三段历程
从走出大学校门到现在,他的工作经历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积累都是不可或缺的,都是促使他走向成功的重要历程。
第一个阶段是在他刚刚步入社会的时候,当时的他怀着满腔的热血想找一份和自己的专业有关的工作,可是毕业的那年正值亚洲金融危机,外贸形势低迷,再加由于大学只上两年,时间较短,故专业知识学习得并不透彻,于是只能找一些与外贸不相关的工作来积累一些经验。从1996年到1997年,他在一家小公司的经营部工作,在这里工作的一年他看不到自己未来发展的希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选择辞职另谋出路。1997年底,他来到宁波中亚国际航空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做销售,没过多久,公司就在慈溪设立分公司去开拓业务发展市场,由于潘立峰是慈溪人,于是公司便将他分派到慈溪分公司。在慈溪的几年,公司的业务发展较好,因为宁波总公司希望借助慈溪本地比较强的企业,以合资的形式强强联手扩展业务,所以当时他们便和慈溪的一家实力很强的国有企业合作,但由于合作过程中产生了一些关于利益分配、人员调动、业务调配的问题,双方的矛盾激化,不得已合作破裂。面对这样的僵局,潘立峰决定要走出给别人打工的模式,自己创业。
在2000年,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开始了自己的创业历程。他的第一个公
司主要是做航空货运代理,从2001年到2010年,他的小公司慢慢做大,从一辆皮卡车到七八辆车,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后来的二十几个人,从销售金额较少到年销售2000万人民币。他说:“我们公司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那几年业务很多,发展的势头很好。”但遗憾也是有的,这十年他的公司仅仅局限于国际货运,而没有看到国内物流和国内快线的发展前景,错失良机。在2005年前后,做航空货运代理的公司越来越多,竞争越来越激烈,许多公司开始故意压低报价,恶性竞争往往导致两败俱伤。于是在2010年,为了整个产业在慈溪有更好的发展,三家本来是竞争关系的企业老板坐在一起,化干戈为玉帛,由竞争关系转为合作关系。三家企业合并,潘立峰成为宁波陆风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股东,但不参与管理。
从2011年开始,潘立峰进入了他职业规划的第三个阶段。毕业时,他一直有着做外贸的愿望,终于在这一年他决定转型做纯粹的外贸工作。2011年,他创立了现在的公司:慈溪创帆进出口有限公司。他坦言道:“刚开始确实十分艰难,因为外贸和我之前做的航空货运领域完全不同,虽然和大学专业有一定关系,但那个时候已经把学到的东西‘还给’老师了。很多外贸专业知识都不懂,刚刚接触外贸的时候我甚至连一封邮件都不会发,真的是一无所知。”下定决心要做好外贸的潘立峰凭借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开始从头学习,边做边学,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其实从2011年开始做外贸已经算是起步非常晚了,外贸发展的黄金时间是
在2000—2010年,而这十年恰恰也是他第一次创业期。说到这里,他遗憾地摇摇头:“但我坚信机会总是有的,什么时候开始都不算晚!”当时他所做的产品是轴承,轴承是慈溪的支柱产业,整体的市场环境较为乐观。虽然困难也是存在的,但只有克服困难才能让成功变得更有意义。做外贸的困难就在于汇率的波动和国际经济形式的变化难以准确地预见,而且外贸与内贸不同,外贸信息的获得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不像内贸信息流通快。在2013年初,他们就遇到了难题。那一
年他们接到了一个30万美金的订单,但由于汇率的波动特别大,本来能有一笔可观的利润,到最后却成了亏本买卖。出于对信誉问题的考虑,潘立峰还是把这一笔订单做完,当然他们也成为这位客户最信任的合作伙伴。只有以诚相待,才能获得更长远的利益。“这也算是花钱上课,赔的钱都是教训,这一次一次的经验积累,也可以提高我们预见能力的准确度。”
展望未来,提出建议
对于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潘立峰回答道:“未来几年我们要争取做到工贸一体化,也就是自己开工厂,做实业,把工厂作为外贸的依托,找准自己的产品定位,做出差异化的产品、有特色的产品。”
在他看来,创业者必须要有开拓精神和自信心。创业只要认真踏实,盯住目标,一步一步向目标前进,就会取得最后的成功。对于大学生创业,他说:“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大学生要抓住机会,找准定位,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