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首页  >校友风采  >正文

1991届工企管理专业校友陈延:尝试摸索,转型跨越

来源: 编辑: 2019年04月16日

尝试摸索,转型跨越

—— 记宁波骏捷国际货代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延

那时的大学生活虽然平淡但却充实,印象不深但却历历在目,工作后他寻求着真正属于自己的路,摸索前进,终有受益,他就是陈延,我校1991 届工企管理专业的毕业生,现任宁波骏捷国际货代有限公司总经理。

平淡却充实的大学时光

在那个年代,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是热门的专业,而且陈延自己也偏好于经济管理相关内容。大学所学可能不会马上运用到社会当中去,但是大学所学的理念对于毕业后从事经济行业有很大的帮助。大学时他担任班级的副班长一职,主要是配合班长做一些辅助工作。因为宁高专当时招收的是宁波本地人,大家都是走读,所以关于学校的点点滴滴印象并不深。那个时候学校的活动也比较少,最多就是周末开一些联欢会和舞会等活动,活动不像现在这么丰富多彩。课余时间他最多的是参加社会实践,诸如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这些实习经历为他未来的创业积累了经验。他到现在都和大学的老师有着紧密的联系,比如朱美燕老师和班主任王老师。“班主任当时很年轻,和我们没有代沟,相互之间沟通便利。我觉得大学我学习的专业很接地气,我们学校教授的课程应用性很强。当步入社会,理论和实践不会脱节,社会需要哪些知识学校就会开设哪些专业。”他肯定地说道。

有过红火也有过萧条

1991年毕业,那是最后一届实行包分配和双向选择相结合的政策,当时他选

择了宁波的一家企业,在那里工作了3 年左右。那是他毕业后进入社会的第一份工作,按照专业分配到了企业管理办公室,当时企业管理过于形式化,工作就是看看报表,并不能发挥特长,按照陈延的描述,就像是小老头,生活安分,看看报纸喝喝茶。后来因为自己的性格不能够适应这样的工作,于是选择了停薪留职。当时社会正鼓励创业,他开始接触中外合资企业,在打工的过程中慢慢地尝试摸索创业。

1994—1997年间,他开始做摩托车配件代理。当时马路上流行踏板车,他也借此机会得以发展做到了江苏、浙江两省总代。之后由于政策导向,摩托车严禁在市区上牌,因此他决定结束摩托车代理这份工作。

在朋友的引荐下,他来到一家轮船有限公司工作了半年的时间。现在他所做的国际货代物流领域和轮船公司紧密相连。“从1997年开始做这一行到现在将

近20年,有过红火的时候也有过萧条的时候。”他感慨道。近期全球大的气候不好,再加这一行入行门槛不高,使得在宁波做货代的公司较多,因此公司逐渐在走下坡路。他说:“如今传统的对外贸易发生变化,比如以前是通过集装箱大批量的货为主,运到国外,再由国外的批发商批发给当地的零售商,中间有很多的环节。现在越过了层层的批发商,基本上货物出来就直接面对最终端的消费者,省去了中间的批发环节,从大规模出货转向零星的货物发运,从以前集装箱大批量运输货物到现在慢慢数量下降,相反地,空运小包裹急速发展。尤其是刚刚过去的‘双

11’和‘黑色星期五’很多包裹都是空运,飞机舱位都满了,导致我们的很多货物都发不出去,堆积在仓库里。种种原因导致我们必须要考虑转型发展。”目前陈延的公司处于转型期,从原来传统的物流模式以海运为主到现在逐步发展空运。前段时间他还去深圳、福州、厦门等地考察,学习别人是如何围绕电子商务做跨境电商的。一路创业下来,也有过大大小小的磕磕绊绊,但都不觉得是很大的问题,而最近的变革则是让他感触最深的:“改革的速度太快了,必须要积极转型,一旦跟不上,马上就会被甩在时代后面。”

现在公司面临的另一个困难是人才的招揽,对于现在公司招人难的现象他总结了三点:第一,现在的年轻人好高骛远,想发挥自己的个性,不愿意坐在办公室循环往复地工作,往往做一段时间后就会辞职,寻求新鲜事物。第二,由于职业性质问题,这一行业工作难度不大但是较为枯燥,很少有人能够坚持。第三,现在货代属于夕阳行业,在慢慢走着下坡路,可能工资待遇不尽如人意。

切忌本末倒置

对于大学生创业他是赞成的,但他要提醒创业的大学生,不要因为现在整体的大环境鼓励创业就荒废了学习的大好时光,在能够胜任学业的情况下做一些和自己专业相关的、能够积累经验的创业是可行的,千万不要因为创业影响学业,否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柔情百转“铁娘子”

—— 记宁波三益紧固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 贺蔚风

贺蔚风,我校1991届机械设备专业的毕业生,现任宁波三益紧固件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人如其名,她待人接物的方式,无论在大学还是在工作期间都影响着身边的人。

大学期间,先任生活委员,认真负责、平易近人的姿态镌刻在同学们的脑海中;而后担任班长,无论是评优秀学生干部还是三好学生都是全票通过,可以说是众望所归;创业后,她并没有把自己看作是一名董事长,对她来说,公司的每一位员工都是她的挚友,他们也乐意和贺蔚风分享生活中的烦恼琐事。

百味杂陈大学路

贺蔚风一开始很失望被录取到了宁高专的机械设计专业,后想:“既来之则安之,无论是什么专业,我都会读好它!”在这个男女比例极不协调的专业中,她俨然成为“珍稀物种”,她打趣班级中的男生都对她照顾有加。大二时期,基于成绩屡屡荣获第一以及在担任生活委员的过程中得到了大家认可的缘故,她开始担任班长。

当然有甜也有苦,她的大学生活仍留有遗憾。当初他们班级共有 50 多人,

但出于种种原因,留级退学的便有近10人,作为班长的她对此感到十分内疚和自责;另一件较遗憾的事是没有成为中共党员,原本在校表现和考察期间都十分优秀的她,由于去杭州接受省级优秀毕业生表彰而错过了党员评选,再加上一些其他的原因,导致她与此失之交臂。

贺蔚风表示,大学这三年虽有不少遗憾,但却是她人生最辉煌的三年,无论是奖学金还是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她都一一斩获,同时也是当时机械系唯一一名省级优秀毕业生。除此之外,这三年更让她克服了高中的自卑心理,变得十分有自信。

筚路蓝缕创业始

刚毕业的她放弃了机关单位的“铁饭碗”,经人介绍,怀着满腔热血进入了合

立紧固件公司技术部任职,1993年与一下派经理筹建联合集团名下的东兴工业公司,在当初大学生十分稀缺的社会环境下,她也获得了较丰厚的待遇。1999年开始,受丈夫的影响,她萌生了创业的念头,她认为一个人有机遇也必须有胆魄。而贺蔚风则是一个十分有魄力的人—— 从萌生创业想法到行动仅用了三个月的时间。

万事开头难,贺蔚风的创业初始之路也毫不例外。回忆创业初期,她在2000年与丈夫携手下海,那时还有一名主管业务的人共同参与,但没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没告知二人的情况下挪用公款,于是贺蔚风夫妻不得不与他停止合作。创业仍需继续,资金缺口也要想办法补上,但她与丈夫从未开口向家中要过一分钱。

幸运的是,在她遇到困难之际,她的朋友与同学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甚至有一名朋友将婚房抵押给银行贷款20万元来帮助她。从毕业到创业时期,正是有了这么多人的帮助与支持她才得以走下来,为此她表示有朝一日如果有人需要她的帮助,那么她也会千方百计去援助他,对于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她也表示没齿难忘。

除了资金方面的困难之外,在与主管业务的人分道扬镳之后,公司业务方面陷入了困境,为了开拓市场,她丈夫前往号称“紧固件一条街”的广州大德路挨家挨户宣传自己的产品,在那个紧要关头贺蔚风有了身孕,在处理公司事务的同时,还要调养自己的身体。回忆当初的情形,贺蔚风表示那个时候就连去公司坐三轮车都不舍得,甚至在生养小孩的时候舍不得请人,凡事亲力亲为,她戏称自己的公司是从牙缝里一点一点省下来的。

与人为善创业成

因为在创业期间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贺蔚风心中便已经萌生了做好事的念头。她认为帮助他人是一件快乐的事,即感谢那些帮助过她的人,在困难之时给予援助。贺蔚风说自己是一个比较热心也乐于做好事的人,但出于自己公司产品定位,规模产值有限,帮助社会的能力也十分有限。但她坚守“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回忆做过的善事她用“微不足道”带过,认为做好事不论大小,只要有机会都会去做。

在贺蔚风的回忆中,有次出行看到路边有一个小男孩在哭泣,环顾四周也没有见到家长,于是她便主动上前询问情况,最后通过报警来处理这件事,她表示如

果自己怕麻烦无视了这个男孩,万一这个小男孩出了什么差错,她会感到良心不安。甚至有一回为了去丽水看望留守儿童,推掉了对她极为重要的一次典礼 ——担任校友会理事。此外,贺蔚风加入了民建组织,成为一名会员,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并在五年中两次荣获民建宁波市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称号。

在公司中她将员工当成自己的挚友,从来没有责骂过。她认为对员工负责是一个企业领导人应有的作为,2008年遇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部分企业面临裁员降工资来缓解压力的处境,然而贺蔚风并没有这么做,她紧急召开会议向员工许下承诺:不裁员、不降薪、按时发放工资绝不拖延。

虽然当时公司处境也不容乐观,但她负责任的态度使员工备受感动。哪怕对于刚来公司面试的人她都亲自出马,她认为这是对面试者足够的尊重,能让面试者感受到存在感与认同感,同时自己也能够更加了解他们。对贺蔚风来说,她始终遵循着“情谊第一、事业第二”的原则,这或许就是她在创业途中披荆斩棘的利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