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泽玮,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2023级硕士研究生,现任院研究生会文体部部长、2023级研究生班文体委员。他以卓越的学术能力、全面的综合素质和热忱的服务精神,在科研、实践、文体等领域多点开花,目前已发表SCI二区论文1篇,获得2024年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一等奖等荣誉,成为宁工研究生群体中的闪耀新星。
学术为本,锐意进取
邓泽玮始终将学术探索视为研究生阶段的核心使命。在导师的指导下,他深耕土木工程领域,注重研究方法与工具的创新应用。在2024年校首届研究生信息检索大赛决赛中,他以扎实的文献分析能力和高效的数据处理技巧,从近百名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一等奖。赛后他分享道:“信息素养是科研的基石,精准检索与科学分析能让我们在学术海洋中锚定方向。”

在宁波研究生学术节宣讲科学家精神
从文献调研到分析整理,从大量阅读到论文成稿,邓泽玮的SCI论文发表之路诠释了“厚积薄发”的科研真谛。面对土木工程混凝土耐久性领域的难题,他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分析整理,总结归纳出自己的新观点,历经数余次修改打磨,最终以第一作者身份在SCI二区期刊《Journal of Building Engineering》发表研究成果,为混凝土耐久性领域提供了新参考。这份成果不仅是个人学术能力的印证,更映射出宁工学子“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使命担当。
实践为舟,服务担当
在2023级研究生专业实践启动仪式上,邓泽玮作为学生代表发言,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第二课堂”,号召同学们将理论融入产业需求,以问题导向驱动创新。他结合实际情况给同学们提出了几点建议,强调“走出实验室,才能听见技术落地的声音”,发言引发师生广泛共鸣。
作为2023级研究生代表,他在2024级新生始业教育中分享研途心得:“从‘被动输入’到‘主动创造’,是研究生蜕变的必经之路。”他通过梳理学习方式转型、师生互动智慧、规划意识觉醒等三个核心观点,为新生绘制了一幅清晰的学术成长地图。
在今年的迎新季,邓泽玮主动投身建筑与交通工程学院研究生迎新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知行合一”的宁工精神。烈日炎炎中,他身着志愿者马甲穿梭于校园各处,从整理报到证件到指引路线,从解答专业疑问到分享生活经验,始终以热情和耐心回应每一位新生的需求。当有同学因研究方向迷茫而焦虑时,他结合自身经历细致分析,将“独立科研能力培养”的抽象理念转化为具体建议,让新生在初入学术田野时便感受到宁工大家庭的温暖与力量。
他的身影不仅是迎新队伍中的一面旗帜,更展现了宁工青年“躬耕不辍、兼济同行”的担当。正如他在发言中所言“胸怀星河,脚踏大地”,这份对责任的坚守既是对校训的生动践行,也为新生树立了“以奉献绘就青春底色”的鲜活榜样。相信这份传承自师长、播撒于同窗的情怀,必将激励更多学子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并肩前行。
文体兼修,绽放风采
作为校研究生宣讲团成员,邓泽玮同学作为本次大会科学家精神宣讲团的三位研究生之一,在宁波研究生学术节上作了题为《从江河走向海洋,从0到1的故事》的精彩宣讲,生动讲述了杭州湾跨海大桥总工程师、宁波工程学院原党委书记吕忠达教授勇攀科技高峰,创造工程奇迹的故事。这场宣讲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曲当代青年与科学先驱的跨时空共鸣——邓泽玮用青春的话语,让科学家精神如杭州湾的潮水,澎湃涌入新一代学子的心田。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
面对荣誉,邓泽玮始终谦逊:“宁工为我们搭建了多元成长的舞台,每一次尝试都在拓宽人生的边界。”未来,他计划深化混凝土耐久性领域研究,同时继续投身学生服务工作。“用学术创新回应时代需求,以青年之力传递宁工精神”,这是他对自己、更是对母校的庄严承诺。
从学术赛场到文体舞台,从志愿服务到思想引领,邓泽玮以奋斗为笔,书写着新时代研究生的青春答卷。他的故事印证:卓越,从来不止于单一赛道的领跑,更是多元价值的绽放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