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震撼了!就像诗人泰戈尔所说‘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她用脚趾踩着鼠标写作,用诗歌记录生命、记录生活,我从中感受到了奋斗拼搏的力量!”听了江北区残疾人作家方瑜的励志故事,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大四学生小徐感动地说。
4月1日,“方入校园,‘瑜’你相约”江北区残疾人作家方瑜新书分享会在宁波工程学院举行。方瑜向该校图书馆赠送她新出版的诗集《子夜圣歌》。
方瑜,笔名子夜,1987年12月出生在江北慈城。她由于患病不能自主控制行动,脚不能走,手不能握,说话含混不清,甚至连面部表情也难以自控。为了看懂文字,坚强的方瑜整整4年依靠听电视声音、看字幕认识汉字,自学中文。她用几根脚趾,踩着鼠标一点一点敲出20余万字,终于写成诗集《子夜圣歌》。

“方入校园,‘瑜’你相约”江北区残疾人作家方瑜新书分享会在宁波工程学院举行。
在新书分享会上,江北残联志愿者替方瑜宣读了演讲稿《<子夜圣歌>我生命中的结晶》,向在场的大学生们分享了方瑜的心路历程、创作过程和对人生的感悟。方瑜用脚趾在手机上打字,回答同学们的提问。
“只有愁苦、哀痛而不能从中提炼出美丽与哲思,我不想做那样的人。是整天戚戚哀哀抱怨命运的不公,还是拿起仅有的武器在命运所给的荆棘道上披荆斩棘杀出一条生路?我选择后者!”方瑜表示。
“感到无助时你会做什么?”同学的提问。方瑜回答:“我会看书,疯狂地看各种书,在书中寻找我的‘黄金屋’,充实自己的生活,让自己跳脱无助,变得积极向上。”

方瑜参观宁波工程学院校史馆。
“方瑜从未上过学,身体重度残疾,竟然通过听电视声音、看字幕,认识汉字、学习中文,并出版诗集,太震撼了,我看到了一个面对痛苦仍能高歌行吟的灵魂。”参加互动交流的小陈同学由衷地赞叹。
分享会前,方瑜在宁波工程学院上了一堂中国古代文学史的课,与大学生一起聆听老师的讲解。“我终于坐在了教室里,静静地听老师上课,圆了我的上学梦。我最近也在看中国古代文学方面的书,这次赶上了《诗经》的课程,很喜欢,也很开心。”
活动中,宁波工程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向方瑜颁发了“甬尚木兰”导师聘书。
用脚码出20万多字,宁波残疾人作家分享心路历程 (cnnb.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