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要闻纵览 > 正文

    要闻纵览


    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论坛在甬举行

    校园新闻网讯  5月19日下午,第二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论坛在宁波举办。

    本次论坛由科技部国际合作司、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浙江省科技厅、宁波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共宁波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宁波市科技局、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承办,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创新中心、希腊塞萨洛尼基亚里士多德大学经济与政治科学学院、北马其顿斯科普里圣基里尔·麦托迪大学、斯洛文尼亚创新中心协办。宁波工程学院校长邵千钧、副校长陈志荣应邀出席论坛。

    本次论坛以“科创青年 共赢未来”为主题,围绕新时期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开展创新创业合作和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互鉴等议题展开研讨。通过搭建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合作平台,汇聚青年科技人才和创新创业者,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开辟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合作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汇聚面向未来发展的新动能。

    克罗地亚科学和教育部国务秘书伊维察·舒沙克(IvicaŠušak)、塞尔维亚科学技术发展和创新部国务秘书武卡辛·格罗兹迪奇(Vukasin Grozdic)(线上)、斯洛伐克共和国驻中国特命全权大使彼得·利扎克(Peter Lizak)、宁波市人民政府市长汤飞帆为论坛致辞。

    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副司长孙键代表科技部副部长张广军发言。他表示,促进青年科技人才之间的对接与交流,鼓励青年人才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合作,能够进一步激发中国—中东欧国家多边合作新动能,进一步挖掘中国—中东欧国家多边合作新潜力,进而提升各国科技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希望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第二个十年的起步之年这个新起点上,进一步凝聚价值共识,深化创新合作,促进跨国界、跨年龄、跨学科的青年科技人才交流。

    市长汤飞帆说,当前宁波正紧扣“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发展目标,强力推进产业能级跨越、智能制造提速、科技研发突破等创新行动,全方位打造全球智造创新之都,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期待广大中东欧国家能够与宁波共同建设高水平科技合作平台、共同促进深层次人才交流合作、共同推动前瞻性科创领域研究,同心携手,共创交流合作共赢的“新未来”。

    此次论坛重磅发布了《中国(城市)—中东欧国家开放创新合作指数(China (City) - CEEC Open Cooperation Innovation Index, CCCOCII)》。该指数是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会同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历时近一年时间研制的中国首个评价城市层面与中东欧国家开放创新合作表现的综合指数,对我国24个城市面向中东欧国家的开放创新合作表现进行了评价。国家科技评估中心主任聂飙表示,适值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开启新的十年之际,开展指数研究与编制工作,总结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合作现状和经验,将给中国、中东欧国家,乃至全球的城市发展带来重要借鉴意义。

    论坛上,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合作研究中心发布了《关于推动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合作的倡议》。《倡议》呼吁加强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交流合作,让青年人才交流思想、互学互鉴,施展抱负、成就梦想,以科技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共创人类发展美好未来。倡议提出要营造共赢之势、共筑畅通之路、搭建未来之桥、汇聚青春之力,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包容的信念,携手推动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进步,共同谱写世界青年团结合作的时代新篇章。

    邵千钧主持主旨演讲环节。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李昕,匈牙利驻华大使馆一等秘书鲍洛安,保加利亚科学院主席第一助理、科研秘书长内利·斯托扬诺娃·科塞娃,波兰科学院院士、前副主席雅努什·李普科夫斯基等以此作主题演讲,在交流互动中探讨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合作新机遇,寻求创新合作新路径。

    中国驻纽约总领馆前正司级科技参赞邢继俊主持青年科技人才代表访谈对话环节。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克罗地亚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执行负责人孙庚、宁波美诺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代表周帆、保加利亚索非亚交通大学博士梅托迪·斯特凡诺沃·阿塔纳索夫(曾作为访问学者来我校交流一年)、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创新中心负责人弗兰·塞斯尼奇、国际欧亚科学院副主席、院士,捷克马萨里克大学教授米兰·科内奇尼等青年科学家围绕“新时期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创新创业合作”“青年科技人才交流互鉴”等议题进行访谈对话,畅谈青年科技人才深化合作交流、实现创新共享的美好未来。

    论坛现场举行了首届中国—中东欧国家青年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孙键、科技部外国专家服务司副司长李昕、克罗地亚科学和教育部欧洲事务协调和国际合作司司长斯塔沙·斯肯日奇(Staša Skenžić)等为大赛各组别一、二、三等奖获奖选手代表进行颁奖。

    本届论坛由我校中国—中东欧国家创新研究中心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