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媒体关注


    宁波晚报10月25日: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助力石化产业建设

    日期:2019-10-25  责编:新闻中心谭超华   点击:

    宁波晚报10月25日A8版:

    培养应用型人才  智助产业发展

    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

    助力石化产业建设

     

    “绿色石化”位居万亿级产业集群居培育工程之首。宁波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拥有大量绿色石化产业发展所需的人才。近年来,学院紧密围绕区域石化产业发展,深化产学研融合,加强内涵建设,构建了“一定位三对接”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定位”即“立足宁波临港石化产业集群,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定位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三对接”即专业建设与企业、产业、职业对接。

    产出导向 建立OBE导向育人机制

    为了让人才培养更契合产业发展的需求,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建立了OBE导向育人机制。

    这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它要求教育者必须对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能力及其水平有清楚的构想,然后寻求设计适宜的教育结构来保证学生达到这些预期目标。

    在了解石化行业和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学院融合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油气储运工程三个专业的优势,构建了“项目化教学——团队化考核”的教学模式,并与化工设计竞赛有机结合,设置了从学校到国家的五级选拔机制。在校期间,所有学生能参与3次以上工程设计训练,在全国化工设计竞赛中的比赛成绩稳居全国化工类高校前5%。

    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建立质量标准监控,培养方案四年一大修,每年进行微调。例如,化学工程与工艺等专业适当缩减了原有课程,增加了“应用化工热力学”、“高分子化学(双语)”、“综合创新实验”、“专业导论与学业规划”等校企合作课程。其中,实践环节学分占40%,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积极推行案例教学,聘请五位石化类企业资深高级工程师及人力资源专家为大三学生开设《就业指导课》,实行专题授课,做到理论与实践对接。

    在教学管理上,基于OBE原则,制定了《课程质量评价办法》和《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办法》,保证每一个毕业生都能“优质毕业”。而对于已经就业的学生,连续进行1-5年的跟踪调查,通过分析用人单位及毕业生对专业培养的满意度,不断修订培养目标,持续改进教学质量。

    科研助手制 激发学习内动力

    材化学院每年都有数十人进入中石油等大型央企就业。学生深受企业青睐的背后,是特有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支撑,科研助手导师制就是其中一项重要举措,学院100%学生拥有科研助手经历。

    科研助手导师制,就是让在校本科生担任教师的科研助手,参与化工实验以及论文撰写等工作。

    一开始,学院领导也有担心,怕本科生难以胜任科研工作。后来发现,本科生科研助手有自身的优势,他们以实验和锻炼为目的,不会过于担心实验结果,在这一心态下,反而经常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事实证明,在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上,本科生科研助手机制立了大功。据统计,近三年,学生发表学术论文50篇(SCI论文25篇),授权发明专利29项,主持科技创新课题54项,获319项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奖项,2019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高达22.13%。

    现在镇海炼化工作的毕业生侯莞如,回忆起担任科研助手的经历时说:“这段经历帮我把碎片式的零散知识串联成了整体,让我有了‘工程’的整体概念。”

    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院长仇丹表示,这样的模式下,能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变枯燥的书面学习为活泼的动手实践,深受学生喜欢。

    校企合作 搭建实践育人平台

    2018年2月,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宁波工程学院开启产学研合作之路,紧盯科技服务、人才培养、校企合作等方面,合作共建化工安全联合实训中心、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

    这只是学院产学研合作共赢的一个缩影。

    目前,学院与中石化镇海炼化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与镇洋化工共建“十二五”浙江省重点化学化工示范实验室、成立省级院士工作站等。

    这些平台既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又以此吸纳兼职教师。目前,聘请50余位企业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专业教师服务近百家石化企业。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实现“校内+校外”有机结合,学院所有学生的校外实习均在石化企业完成。

    为企业解决生产一线的问题,帮助其成果转化,增加企业效益,一直是学院努力的方向。学院的化工过程开发放大与优化研究团队与低碳脂肪胺生产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的研发合作。该团队经过多年艰苦的研究,阐明了低碳脂肪胺催化剂的设计准则,改进了乙基胺催化剂和正丁基胺催化剂,提高了转化率和选择行;针对低碳脂肪胺生产体系的杂质,开发了乙基胺和正丁基胺生产工艺的杂质分离新工艺。这些技术在生产企业中成功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每年为企业节省能耗/物耗费用约1000万元,减少有机废液排放近300吨,涉及低碳脂肪胺产品产值约20亿元。吴彦

     

    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9-10/25/content_1192402.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