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教师风采 > 正文

教师风采


程晓民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

日期:2023-04-10  责编:汪慧

她是坚守三尺讲台诲人不倦的铸魂师,是学科专业建设攻坚克难的开拓者,是科研道路上勇攀高峰的奋斗者,她是千千万万劳动者中平凡而不平庸的一员,她就是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教授程晓民。近日,浙江省总工会公布了关于表彰2023年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状、奖章和工人先锋号的决定,我校教师程晓民荣获“浙江省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让我们带着十分的敬意,走近榜样程晓民,且看她是如何谱写一个又一个灿烂夺目的人生篇章。

“做科研就是要服务于社会和国家的需要”

“做科学研究一定要结合实践,这样才能发现‘真问题’做‘真科研’,才能真正解决现实生产中要解决的问题。”采访中,程晓民一直强调科研工作者要解决实际问题必须了解实际应用领域的情况,这不光是她对科研的执着,更是对自己所定目标的执着。

超精密加工、新材料技术是衡量一个国家先进制造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宁波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和关键。自1989年来到宁波工程学院,程晓民便深挖传统制造行业痛点,瞄准智能制造技术领域。34年来,她与科研为伴,深耕射流控制技术、精密加工技术与智能装备研究,始终把企业要解决的难题作为科研课题,多项技术成果得到了产业化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开启宁波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添砖加瓦。

截至目前,程晓民已有21件专利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实现企业新增产值132亿元,新增利润约26.5亿元。2017年《微粒刀微细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及其应用》项目获浙江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填补了国内微细加工技术领域的空白。2020年《动压驱动磨粒流光整加工工艺与技术》项目获中国科技产业化促进会科技创新一等奖、《微织构成形方法与装备》获中国发明协会发明创新一等奖等。

“为社会做有用的科研”,这一理念诠释了程晓民的学术精神与科研情怀。作为高校教师,一直以来,她都希望自己的科研成果能给予社会实实在在的贡献。

“搞科研一定要有不服输的精神”

谈及科研成功的秘诀时,程晓民笑着摇摇头说:“哪有什么秘诀,只有勤奋而已。”这个勤奋是要立志,向产业发展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是坚持,一旦选定科研目标不改变,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努力,持续保持学习进行的状态,时刻追踪行业趋势。

什么是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技术?程晓民以“搭积木”为例,“积木就像是基础原理,这些积木形状不一、颜色不同、含义也不同。把积木整合搭建成机器人就是应用技术,搭建的过程就是技术如何实施的过程。我们既要实现各个积木物体之间的完美连接,还要确保机器人指令每次完成的精度和重复精度。”然而,从理论研究、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研究,再到技术的具体应用,并不是像“搭积木”那么简单。一项科技成果的面世,是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重复几十次、几百次甚至是几千次试验的结晶。试验失败,推倒重来都是家常便饭。无论平时还是节假日,程晓民的实验室经常是整幢楼熄灯最晚的房间之一。

“做科研不仅要肯钻研还要讲方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我的学习方法也是我的工作方法,我会把每天行程细化安排好记在本子上,标注轻重缓急,做到今日事今日毕。”程晓民至今还保持着几十年来如一日的“记笔记”习惯,掐着秒表做事情是她高效行动力的诀窍。

潜心做好研究工作的同时,程晓民还带领着青年教师共同进步:辅助团队青年教师申报科研项目,用团队科研项目启发他们的科研创新思维,培养独立完成科研工作的能力,帮助他们跨越科学技术通向产业化道路上的鸿沟。“当看到青年教师们一步步取得进步,迈向成功,仿佛看到当初的自己。”程晓民欣慰地说道。科研训练是科研团队高质高产的基础。程晓民“智能装备”科研团队历时十余年埋首攻关,自主研发,2021年以零件复杂结构水射流磨抛加工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宁波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研究成果在芯片、模具、轴承等零件超精密加工中得到成功应用,仅2018-2020三年间,就实现新增销售额4.83亿元,新增利润7253.12万元。

科研是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方法。程晓民认为,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如果科研水平上不去,教学水平的提升也会受到影响。科研过程中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就是对学科深入理解的过程,对于学生而言,这是形成科研意识和科学的思维方式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