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媒体聚焦 > 正文

媒体聚焦


宁波晚报2月14日:22年前她在这里成功求职 明天她将面试来求职的人

日期:2019-02-15  责编:新闻中心谭超华

宁波晚报2月14日A10版:

22年前她在这里成功求职  明天她将面试来求职的人

宁波毕洽会30年来为10万多名高校毕业生找到工作

 

毕洽会盛况(资料图片)。记者王鹏摄

毕业生与招聘人员交流(资料图片)。

明天,中国平安保险公司宁波分公司东方龙腾部经理褚定娟将来到宁波第30届毕洽会的摊位上,面试全国各地来求职的高校毕业生。而在22年前,褚定娟正是通过毕洽会找到了现在这份工作。22年来,她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年薪两三百万元的职场女强人。

和她一起成长的,还有宁波市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到今年,毕洽会已经走过30个年头。早在1990年,我市就举办了当时还名为宁波市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的第一届毕洽会。“作为我市抢夺人才、储备人才、开发人才的重要平台载体,前29届毕洽会累计为超过10万名毕业生找到工作,在服务企业招才汇智和毕业生就业创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市人社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宁波毕洽会简史

经手组织举办毕洽会,已经是近30年前的事了,然而回忆起当初,时任市人事局(市人社局的前身)人才交流中心副主任的朱斌荣仿佛觉得那一个个展位、一张张毕业生年轻的笑脸还在眼前。“1990年,毕业生就业还属于包分配阶段,当时在宁波二中举行的第一届毕洽会无疑是对毕业生就业找工作‘双向选择’的一次大胆尝试。”

据统计,第一届毕洽会的毕业生登记人数是557人,洽谈成功178人。市人事局就是根据这次洽谈会“双向选择”的试点情况,向市政府递交了对今后毕业生分配进行“双向选择”的报告。

1990年4月,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市人事局关于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分配中的“双向选择”工作意见的通知。从此,我市毕业生通过洽谈会进行“双向选择”找工作单位的模式被确定下来,并延续至今。

2000年后,毕洽会的规模逐年增大,活动效应和影响力也在不断增长。随着举办场地调整到宁波国际会展中心,更多的毕业生和企业招聘者纷至沓来。至2008年前后,每年进场求职的毕业生已近4万人,而参会企业提供的岗位约为1.5万个,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态势。

近年来随着网络招聘等途径的兴起,现场洽谈会热度有所减弱。同时,我市毕业生就业开始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1998年前后,我市的毕洽会便率先取消了只有宁波户籍的毕业生才可进场求职这一限制。20世纪末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外地户籍毕业生们翩然而至,为甬城发展献智献力。

求职的大中专毕业生

孟先生:在第一届毕洽会上“见异思迁”

1990年,马上就要毕业的孟先生听老师说,宁波要举行一次大中专毕业生洽谈会。“那时,大中专毕业生还是包分配的。但老师告诉我们,可以先到这个洽谈会上找找适合自己的工作,实在找不到了,国家仍然会分配工作给我们。”

孟先生当时就读的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现名宁波工程学院)化工专业,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和同学们都立即决定去看看有没有宁波的化工企业来招聘。为此,他们还精心准备了几份简历。

让孟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刚到毕洽会现场,他就“见异思迁”了。当时,正好有一个名为“煤制气工程指挥部”的单位在招人。由于这个单位还在筹建阶段,孟先生觉得发展空间比较大,就投了一份简历。结果他成功应聘,成了这个指挥部的一名技术员。

随着工作渐入佳境,孟先生也不忘自我提升。2年后,由于指挥部被取消了,在相关部门的统筹安排下,孟先生来到了一家国有地产公司。几年后,工作认真负责、业务能力突出的他又被调往国土部门。

“可以说,毕洽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的命运。如果没有它,我不知道我会被分配到哪里。毕洽会这种双向选择的机制,让我们在当时大开眼界。”孟先生这样说道。

褚定娟:毕洽会上成功求职,22年后成为职场女强人

褚定娟也是宁波高等专科学校的毕业生。1997年,她马上就要毕业了。“如果接受分配的话,我有可能回到余姚。”褚定娟想找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于是在宁波一家机械公司来校招生的时候,决定先去实习。

实习一段时间后,褚定娟发现自己并不适合这个行业。为此,在当年毕洽会召开的时候,褚定娟走进了招聘会现场。就在这次招聘会上,她遇到了自己的老师——中国平安宁波分公司来招聘的一名经理。两人聊得非常投机,褚定娟决定入职平安公司,当一名寿险业务员。

“作为一名来自余姚农村的毕业生,我没有人脉、没有经验,也没有关系。”褚定娟说,刚入职时,她在开拓业务的时候屡屡受挫,薪水也并不高。但一股不服输的精神让她坚持了下来,渐渐地,她的业务量越来越多。昨天,她自豪地告诉记者,经过20多年的努力,她现在的年薪已达两三百万元。

“毕洽会这种招聘形式非常好,能让每个毕业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最近几年,我也通过这种形式来招收部门的新员工。”褚定娟说,这届毕洽会她将亲自去现场招收5到10名高校毕业生。为了找到更多的后备力量,她还向宁波人才中心预定了接下来的10场各类招聘会。

招聘的企事业单位HR

周建民:这么多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只有在毕洽会上才能找到

2007年,轿辰集团人事行政总监周建民第一次参加了毕洽会。当时的他要代表轿辰集团招收七八十名应届毕业生。“多年来,毕洽会一直都是我们单位招聘人才的主渠道,由于是政府部门主导的,因此学生和用人单位都非常信任。”

轿辰集团主要招收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经济管理以及汽车修理、检测等多个专业的毕业生。回忆起那场毕洽会,周建民告诉记者:“这么多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也只有在毕洽会上才能找到。”

近几年来,周建民也发现,毕洽会上能招到的毕业生逐年在减少。“这可能是因为招聘渠道越来越多,东西部的差距在一步步慢慢缩小,同时,大学生找工作的理念也发生了变化。”市人社部门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现象,为了帮助企业能在第一时间招录合适的人才,近年来不断创新举措,通过举办校企合作对接大会、开发甬优桥就业实习平台等线上线下不同渠道,加强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吸引全国各地高校毕业生来甬实习就业。

殷女士:毕洽会就像是人才“聚宝盆”

作为宁波市汇丰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招聘部副经理,殷女士常年奔波于各大招聘会和人才交流活动现场。从2015年开始,她已连续参加了4届毕洽会,“毕洽会针对的是马上要出校门的毕业生,因此他们的可塑性最强。”

在殷女士看来,毕洽会就像是集聚人才的“聚宝盆”,每年来到这里的毕业生中,不乏211、985等双一流高校的学子。“‘双向选择’意味着毕业生和招聘单位都有选择权,以我们企业为例,曾经也被毕业生拒绝过。去年的毕洽会上,有一名香港大学的毕业生非常符合我们公司的岗位要求,双方交流了很久,最终对方还是觉得与他的职业规划出入较大,婉拒了我们。”

在毕洽会现场,拒绝和被拒绝时刻在发生,活动吸引越来越多优秀毕业生的同时,也对企业准入门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从去年的毕洽会开始,主办方要求所有参展企业提供岗位必须亮明薪酬待遇水平,以方便求职者根据自身定位快速筛选岗位。

记者 林伟

http://daily.cnnb.com.cn/nbwb/html/2019-02/14/content_1150668.htm?div=0